2022年12月4月,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以下简称“给排水教指委”)主办,BETVlCTOR手机登录承办的“战略·融合·创新—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专题研讨会”以线上会议的方式举行。会议同时开设网络直播并在全国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平台直播。共有来自全国132所院校、企业的626位教师和同行参加了此次大会。
参加会议开幕式的主要领导有BETVlCTOR手机登录陈志华副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土木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给排水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张智教授,给排水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张学洪教授,给排水教指委时文歆秘书长、梁恒秘书长、教务处赵国敏处长,BETVlCTOR手机登录betvlctor伟德在线登录平台刘志华院长、张新波副院长、王喆副院长及部分教指委委员。会议开幕式由梁恒、刘志华共同主持。
陈志华致欢迎辞,强调围绕课程思政建设开展深入研讨,各高校加强合作共享,互融互通,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以更加务实的态度,以更加高效的措施,参与到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中来,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效应,必将集聚力量、凝聚共识、推动高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感谢给排水教指委对BETVlCTOR手机登录给排水专业的支持,向来自全国高校的各位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预祝本次课程思政研讨会圆满成功。
张智致辞,强调本次研讨会对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把课程思政落实在专业育人的全过程中,促进全国高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
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军教授做“碳中和愿景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的主旨报告,从学科使命、生态文明素质、交叉学科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课程思政在碳中和愿景下的理论是实践。
同济大学李树平副教授做“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思考”的大会报告,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碳达峰碳中和两个专题提出了政治教育的思考;BETVlCTOR手机登录王少坡教授做“水质工程学(2)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的大会报告,结合思政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优化、评价与反思、实施路径总结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本次会议设立三个分会场,分别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思政体系思考(分会场1)、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设计案例(分会场2)、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探索(分会场3)进行了分会场报告和讨论。第1分会场由给排水教指委委员、北京建筑大学冯萃敏教授和BETVlCTOR手机登录王蕾副教授主持。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陆建红副教授、吉林建筑大学宋铁红教授分别就工科思政实施战略路径与实践、思政教育融入给排水核心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方面做报告并与分会教师开展讨论。第2分会场由给排水教指委委员、河海大学林涛教授、BETVlCTOR手机登录张新波教授主持。华东交通大学戴红玲副教授、重庆大学姜文超副教授分别就《泵与泵站》、《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两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做法等做报告并开展探讨。第3分会场由给排水教指委委员、昆明理工大学关清卿教授和BETVlCTOR手机登录魏少红教授主持。给排水教指委委员、浙江工业大学刘宏远教授做题为“泵与泵站课程教学体系设计与人才培养的思考”的报告,青岛理工大学程丽华教授做题为“关于水质工程学II课程思政建设及教学方法改革的思索”的报告。分会场就相关报告开展热烈交流与充分讨论。
会议闭幕式由赵国敏主持,各分会场主持人代表冯萃敏、张新波、关清卿分别总结汇报3个分会场研讨要点。
张学洪代表教指委总结,指出本次专题研讨会明确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思政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与工作开展的具体路径,强调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是教指委推动相关高校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的有效渠道。深入挖掘给排水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构建高校专业核心课程,推进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建设同向同行。
本次大会深入挖掘给排水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设计到专业课程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推动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在专业课程中的协同育人作用,对高质量专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BETVlCTOR手机登录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创办于建校之初的1978年,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天津市品牌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优势特色专业。1994年以A级成绩通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毕业设计的评估,2009年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本科评估,2014年、2019通过两次复评。1998年获得市政工程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为我校第一个硕士点,2006年获批天津市第三批重点学科,2007年获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权点,2017年所属土木工程一级学科获批天津市一流学科。本次课程思政研讨会的召开,对我校给排水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并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中的育人作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持续提高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